在音乐中,高潮(英语: climax)的表现是音乐发展到最具紧张度,最富有表现力和扣人心弦的时刻。一般应从质量上理解高潮,而不是单纯从数量上判断高潮,因此不一定力度最强,音区最高就是高潮。[1]
高潮和高潮前常伴有的音乐现象[编辑]
高潮前节奏逐渐细分、和弦变化速率逐步加快、织体愈发复杂化、音区逐渐变宽、力度渐强。有时和声上,高潮前会有明显的属准备。
旋律的音区最高点或最低点常常出现在高潮的附近。高潮时和弦变化速率经常会发生明显变化。
以上这些音乐现象只是在高潮时比较常见的,但并不是每次高潮都会遇到所有的这些现象,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主流观点认为,在曲式结构上,对于单高潮作品而言,高潮常常出现在乐曲的中后部分,如乐曲的三分之二处前后、四分之三处前后或0.618(黄金分割比)处前后。但也有女性主义学者(如苏珊·麦克拉里)指出有时也可以出现高潮点倒置的乐曲,即高潮出现在全曲的中前部分,如乐曲的三分之一处或0.382处(反黄金分割比)前后。[2]
参考文献[编辑]
^ 高佳佳、赵冬梅.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年1月第2版: 9. ISBN 978-7-5043-4118-1.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Sayrs, Elizabeth. Deconstructing McClary: Narrative, Feminine Sexuality, and Feminism in Susan McClary's Feminine Endings. JSTOR. 1993 (英语).
查论编曲式学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
旋律
节奏
节拍
调式
调性
和声
速度
力度
音区
音色
织体
主题材料发展手法
原始陈述
重复
再现
迭奏
变奏
模进
裁截
对比
曲式分析基本概念
乐思
主题
动机
扩充
补充
叠入
高潮
终止式
音乐陈述的基础结构
半乐汇
乐汇
乐节
乐句
乐段
复乐段
乐部
乐章
乐曲
音乐陈述的衍生结构
连句结构
模进结构
自由结构
曲式种类
一部曲式
再现单二部曲式
并列单二部曲式
再现单三部曲式
并列单三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
回旋曲式
变奏曲式
奏鸣曲式
回旋奏鸣曲式
奏鸣回旋曲式
套曲曲式
乐曲的段落种类
引子
尾声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三声中部
主部
副部
连接部
结束部
对比部
插部(英语:Episode_(music))
流行歌的段落种类
主歌
副歌
前奏
间奏
后奏
过门
桥段